水墨黛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尼卡繁體小説網-用繁體字打造的小説網www.nircra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回到行政樓,燕綏辦公室裏已堆積了一些事務,都整整齊齊擺在桌案上。郭嘉又從自己辦公室和會議室拿了一些文件過來,分爲兩堆放在她的面前:

“左邊是待辦,右邊是需要莊主簽字備案的已辦。”

燕綏一邊翻看,一邊飛速處理,甚至還嫻熟地從係統裏兌換了精確稱量的小銅稱、帶刻度的實驗玻璃杯、高精度遊標卡尺以及捲尺,讓郭嘉派人給戲誌才送去。

“方纔忘記了,科學度量得配有相應的器皿。”火/藥坊的稱量器皿不夠精細,雖然有稱、尺和杯,卻沒這般精細,燕綏便直接給出了最標準的模板工具。

現在積分充足,可以把各項標準提升起來。

“這些器皿制起來不難,木工坊那邊都能做。”郭嘉讓書童泡了一壺綠茶,抱著熱氣騰騰的茶杯坐在一旁,一邊看文書一邊回答莊主不時的提問。

“咦?”燕綏翻看了一下涵蓋陽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待辦工作,驚訝道:“居然有人答完了全部的醫學測試題?”

郭嘉湊過來看,這名字倒是個不相熟的,奇道:“自從這十道題發佈以來,且不論對錯,還是第一次見人書寫完整。”難怪會被管事單獨匯報上來,而不是給予幾張藥方或開出工錢把人留在縣衙。

“這人不但經驗豐富,寫得還非常條理,擅長總結。”燕綏一目十行地看完,看到落款時,驚訝地睜大了眼睛,拍案而起:“管事何在?”

是華佗啊!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一數二的神醫!

她迫不及待叫來人:“華佗身在何處?”

管事連忙回答道:“應該還在莊中沒有走遠,莊主可要傳他過來?”

燕綏一驚:“莊中?”

管事解釋道:“回稟莊主,先前趙風郎君來時,爲其看病的就是這位。今日奉莊主命令,鄙人便又請他來複診。”

燕綏長嘆:“怪不得,是我這些日子忽略了這些事務,差點就錯過了。”

今天那老先生氣色看起來那麼好,學識也很淵博,原來是有鶴髮童顏之稱的華佗,方纔沒通姓名真是失策。

緊急的事情,都會有相應的管事和幕僚匯報給她。但近日招待趙雲、勸降田豐、準備出征、拉攏大戶、開拍賣會等事宜接連不斷,燕綏忙碌的事情一樁接一樁,非要務都擱在一旁了。

郭嘉挑眉:“那去把人請來?”

燕綏立即應道:“嗯,把人請來會議室,就說測試通過了。”幸虧沒錯過,不然華佗雲遊四方,一旦離開真是難以尋覓了。

郭嘉猜測華佗也在燕綏的名單之上,脣角微勾:“或許,這就叫踏破鐵鞋無覓處、得來全不費工夫?”

燕綏也不否認,反正自己平時的動作逃不開郭嘉和荀彧等頂級謀士的慧眼:“差點就對面相逢難相識了。”

她火速抽了一張紙出來,把紙筆塞給郭嘉,眉眼彎彎,喜悅之情溢於言表:

“來,我們先用一傷寒方把華佗鎮住,這可是世間難得一見的神醫,不能放走啊。”

郭嘉瞟了一眼華佗所書:“夫傷寒始得一日在皮,當摩膏火炙之即愈。若不解者,二日在膚,可根據法針,服解肌散發汗,汗出即愈。若不解,至三日在肌,復一發汗即愈。至四日在胸……”

他對各類書都有涉獵,醫書也不例外。看完抖了抖紙張道:“這華佗已經寫得十分詳細了,甚至嘔吐要用橘皮湯一劑都寫到了。”

所以,莊主要拿出來什麼?

“是,可見是個實戰經驗豐富又善於總結理論知識的。”不愧是有名的神醫。燕綏匆忙從係統中兌換了《本草綱目》和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:

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,成書於1500年後,集中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,堪稱中國醫學的百科全書,附有1萬多個方子。

被後世一致奉爲經典著作的《傷寒雜病論》成書於幾十年後,上面的藥方皆能尋到對應之物,更貼合東漢末年的實際。

燕綏倒是有心請張仲景來,結果打探到出身世家、孝順父母的他被當地官員舉薦爲孝廉,正在南陽好好做官,行醫只是愛好。她只得暫時作罷,等待張仲景離開官場、專心行醫的契機。

燕綏眼睛亮晶晶地看著郭嘉:“依舊是我來背誦,奉孝記錄吧,你懂我的毛筆字拿不出手——”

郭嘉默默鋪開紙,已經習慣了燕綏跳脫的節奏:“莊主講吧。”

“治春傷寒頭痛發熱方,苦蔘、濃樸、石膏各三十銖,大黃、細辛各二兩、麻黃五兩、烏頭五枚。”

“燃燒沉香、蜜香、檀香、降真香、安息香等藥物有闢疫之效。”

“天行疫瘟,取初病患衣服,於甑上蒸過,則一家不染。”

燕綏雙手托腮,一副思索背誦的樣子,實際視線集中在虛空中的一點。她一面念,郭嘉一邊快速落筆。偶爾抬頭看一下燕綏的表演,嗯……

和誌才說的一樣,演技有待進步。

初時,郭嘉還想和莊主談臨時加活的酬勞,但越寫脣角繃得越緊:瘟疫又要來了麼?四年前的那一場災難,他還記憶猶新。

此時,急急忙忙追過去的管事在小甜村頭找到了華佗:“阿翁留步,莊主有請!”

華佗還沒出村。他時常用酒浸漬藥材和煎煮藥物,想著莊子裏採買比城中便宜,便過來補充在行囊中。雲遊了好幾州,還是第一次見到這般濃郁的酒液,正在問夥計莊子是否有人用此制過藥酒,功效如何?

燕綏對智商稅鴻X藥酒嗤之以鼻,警示過村民一著配比不慎,非但飲用無益,還會對肝臟造成負擔,甚至中毒。

大家對自己的斤兩很有數,更怕糟蹋了好酒,因此鮮少炮製藥酒。

華佗道:“這般好的酒,活血化瘀之效是不錯的。”

“阿翁快隨我走吧,”管事上前拉住華佗:“莊子裏有好幾個赤腳郎中,回頭你和他們說也不遲啊,莊主最是鼓勵大家搗鼓新東西了。”

華佗奇道:“有好幾個郎中醫匠的麼,我上次來時倒沒見過。”

管事解釋道:“都在給流民看病呢,他們醫術有限,看不出趙郎君的病怎麼回事來,所以我纔到城中請您過來走一遭。”

聽到給貧賤百姓看病,華佗心生好感:“管事,莊主是有什麼吩咐嗎?”

管事笑道:“莊主今日得了閒兒,看了答卷,讓我帶你去會議室呢。”他耐心和華佗解釋。畢竟能夠得到莊主的青睞,日後大家多半是同僚了。

“有勞管事帶路了。”自從在測試題上寫下答案,華佗便知道自己能脫穎而出,只是區別於莊主何時看到卷子。放下手裏的酒液,華佗不慌不忙地跟隨管事來到了土樓,拜見了燕綏和郭嘉。

燕綏誠懇致歉:“沒有認出來老先生,讓您多走了一段路,是在下的過錯。”

她目光灼灼地看著華佗:這位醫學史上行走的奇跡。其使用的麻沸散給病人做手術,可是領先了世上其他國家足足1600年。

若是華佗的麻沸散和一身絕妙醫術能流傳下來,說不定會直接改寫中醫的發展歷史,而不是現代這種西醫進、中醫退的局面了。

華佗禮貌拱手:“豈敢責備莊主,是佗憊懶,未曾介紹自己。”

燕綏當然知其爲何不毛遂自薦。古代醫匠的地位不高,士農工商的排名中,甚至排在白丁的農夫後面。所以她纔在一直想辦法提高“工”和“商”的地位。因爲工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進步、商則能反哺工業。

“不才燕綏,表字行雲,看到老先生的答卷,真是讓人深受啓發啊。”

華佗連忙回禮:“鄙人華佗,不過一僥倖習得醫術的鄉野村夫,表字元化。”

燕綏笑道:“您真是太謙虛了,能夠總結一手出神入化的醫術,可見元化本領之高超。”

“有幸通過莊主的測試,那退藥的祕方——”華佗期待起來,自己對著藥片翻來覆去嗅也沒配出來相似的,甚至其中用了什麼藥材都聞不出來。

“不瞞你說,退燒的藥方的確有,還有防治傷寒瘟疫的各種方子,但憑藉現在人力,無法將所有藥材精華壓制成小小的片狀。”

沒辦法,憑藉古代的生產力無法生產撲熱息,燕綏便只能拿出來中藥配方,這藥在現代也是常用的有效藥,只是沒法在一兩個時辰內快速見效:

她嘆了口氣:“退燒的方子在此,但少了設備,煎藥退熱的效果便要慢些。”說著,遞過去一張紙,動作不可謂不爽利:

“荊芥6g,防風6g,羌活4.5g,桔梗6g,甘草4.5g,雲苓6g,柴胡4.5g……”

看到藥材的名稱,華佗眼前一亮,後面跟著的數字,華佗也辨識了出來,如今陽城頗爲流行的數字,販夫都經常用了。

數字和漢字比起來,相當簡便,百姓很快就都學會了,也應用在了日常買賣之中,他請教道:“這後面的數字是?”

燕綏痛快解釋道:“乃是稱藥的單位,一兩是16g。”

除此之外,她還將郭嘉剛纔謄寫的防治傷寒瘟疫的方法展示給華佗看。

華佗心下大駭:“莊主厚德,竟以此物相贈,此乃天下醫藥絕學啊!”

燕綏微笑:“能派上用處,救更多的人就好。”

華佗看完,珍惜地將紙收到懷裏,深深一拜:“莊主信守承諾,這些就讓鄙人受益終生。此等大恩,不知如何相報。”

燕綏平易近人道:“元化這一身的本領,有沒有考慮在陽城留下?”

華佗本能地搖了搖頭:“老朽習慣了在鄉間雲遊行醫,一般不會在一處停留太久。”

“不瞞您說,綏身爲陽城縣令,看百姓因無錢看病困頓不堪,心下十分不安,已派人在縣衙附近起了一座醫館,想爲百姓無償看病。”

華佗喫驚道:“無償?”

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