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百斤的廚子提示您:看後求收藏(尼卡繁體小説網-用繁體字打造的小説網www.nircrad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一頭撞在休屠王大軍的屁燕子裏,飛將軍李廣也是一臉懵圈:“前面那些騎兵是誰?”

“他們從哪裏來?”

“咱們要到哪裏去?”

如果楊川在場,估計會被氣笑。

這位大名鼎鼎的‘大漢麋鹿侯’,帶著七千多隴西老卒,本來是奉命趕往烏鞘嶺北麓一帶的打柴溝,結果,順著一條山脈日夜兼程,莫名其妙出現在七百裏外的胭脂山下……

好吧,其實最爲懵圈的,還是李廣。

看著潮水般衝過來的匈奴騎兵,他也慌了,立刻傳令,讓隴西老卒迅速結陣,這才堪堪穩住陣腳。

“楊川不是說過,打柴溝的匈奴人都去伐木、種田、挖礦了麼?”

“這些匈奴人又是哪裏冒出來的?”

“莫非,打柴溝已然被匈奴人攻破了?”

又是一個靈魂三問,讓他身邊的幾名‘老將’也是一陣犯糊塗:“李將軍,這裏、便是打柴溝?”

李廣指揮盾甲兵扛住匈奴人的第一波衝鋒,穩住陣腳,這纔開口說道:“肯定便是打柴溝啊,楊川在密信中說的明白,沿著烏鞘嶺一路向北,三十五裏後,調轉方向,沿著最大的那條山脈,一路向西就是了。”

不過,他的聲音漸漸低沉了下去。

他突然意識到,自己好像弄錯了一件事——

楊川給他的地圖上,標注的很清楚,打柴溝在烏鞘嶺北麓一帶,距離他所處的營寨不過二三百裏。

可是,這一路緊趕慢趕,日夜兼程的都走了七八日……

就在李廣一臉懵圈時。

攻城失利,損失慘重的休屠王大喫一驚後,很快就仰天大笑起來:“哈哈哈,渾邪王果然與漢人有勾結!”

“來啊,快馬加鞭,速速傳信給右賢王,就說渾邪王與漢人勾結一氣,竟然派兵偷襲,這是想要內外夾擊,想要強佔我休屠王的地盤!”

旋即,休屠王傳令,只留下一支萬人隊繼續圍困胭脂城,防止城內之人突圍逃跑。

爾後,他下令讓剩下的兩萬多騎兵,將李廣所部團團包圍。

“將那一支漢人步軍包圍起來,傳令讓兒郎們飽餐一頓,開始發起攻擊!”

“他們是步車兵,只能防守,你們慢慢攻打就是了。”

“哈哈哈!”

也難怪休屠王如此興奮。

他與渾邪王之間的摩擦,在匈奴右賢王、乃至王庭,都不是什麼祕密,可是,在王庭和右賢王的雙重壓力下,這兩位匈奴萬戶王的矛盾一直都處於‘大事不見、小事不斷’的狀態。

每隔一兩年,雙方便會因爲草場、水源、部落人口等爭執不下,幾乎就沒消停過。

這下好了。

渾邪王勾結漢朝軍隊,長驅直入,竟然來到胭脂山一線,企圖偷襲他的營地,僅憑這一點‘罪證’,絕對會讓渾邪王喫不了兜著喫。

畢竟,之前二人之間的矛盾,還算是‘內部矛盾’。

可是,一旦牽涉到漢朝軍隊,那可就是妥妥的‘匈奸’,無論是右賢王那裏,還是王庭大單於跟前,這一個屎盆子扣下去,渾邪王就算渾身長滿了嘴,估計都舔不乾淨了!

隨著休屠王的一聲令下,兩萬餘匈奴騎兵潮水般後退三四裏,然後,調轉方向,後隊變前鋒,只用了短短一盞茶工夫,便將李廣擺下的‘九子連環陣’圍了個水泄不通。

李廣看著潮水般蜂擁過來的匈奴騎兵,一張紫黑色的臉膛,都快要綠化了。

嗎的,兩萬多精銳騎兵,這都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啊?

與匈奴人打了幾十年仗,他對匈奴人可算是極爲熟悉,只需瞥一眼,便能知曉眼前大致有多少人馬。

“兩萬多人,再加上遠處圍攻半山腰那座城池的一萬人,這分明就是匈奴人的主力啊……”

李廣心中猜測,驚疑不定。

然後。

他用遠視鏡觀察周圍地形地貌時,一眼便看見遠處半山腰那座城池上,佇立的那名少年將軍,咋看著有點眼熟?

因爲雙方距離較遠,他根本就看不清那少年人的面目,再加上胭脂城頭懸掛的大旗之上,繡著一隻純色雪豹,再無其他任何標誌,故而,李廣一時間根本就沒想到會是楊川。

“原來是匈奴人在內鬥……”

李廣嘆一口氣,感嘆自己時運不佳,這纔剛剛打了一場大勝仗,興沖沖的要去‘鎮守打柴溝’,不料,這陰差陽錯的,竟然鑽進了匈奴人的老窩。

這一次,死定了啊。

他暗歎一口氣,臉上神情卻沒有任何變化,繼續指揮老卒們加強防守,打算邊打邊退,爭取能佔據一片有利地形。

休屠王早已洞悉李廣的意圖,他遠遠看著漢軍大陣開始翻滾著向一片向陽坡地轉移,即刻下令,讓兩個千人隊猛衝猛打的進行攔截。

如此這般,雙方開始了一場莫名其妙的大戰。

殺聲震天,鉛雲慘淡。

一方進攻,一方防守,李廣與休屠王之間廝殺得極爲慘烈,竟然比之前的‘胭脂城包圍戰’還要熱鬧好幾倍!

胭脂城頭,楊川一陣無語。

看看這仗,都打成什麼樣子了?

亂七八糟,莫名其妙,簡直就!

簡直就離譜啊……

當然,抱怨歸抱怨,懵逼歸懵逼,眼看著李廣的七千多老卒被圍困,只要匈奴人一直髮動猛攻,就算步車兵的防守能力超羣,卻遲早都會有精疲力竭的時間。

覆滅,只是遲早的事情了。

根據他對漢軍步車兵的瞭解,在糧草兵械不缺的情況下,一支八千人的軍隊,在數倍匈奴騎兵的猛攻之下,最多能堅持六日六夜。

這可不是瞎編的。

要知道,在原本的歷史劇本中,李廣的孫子,那個倒黴蛋李陵,就是統領一支五千步兵出居延海,至浚稽山,被匈奴八萬餘騎包圍,雖率軍力戰,終因糧盡矢絕,救援不繼而投降。

司馬遷的史記中寫得明白,那一戰,李陵的五千步兵,依靠山林、沼澤、峽谷等地形優勢,邊打邊退,堅持了足足十八個日夜,最終,彈盡糧絕,五千人馬只剩下兩千左右,無奈之下,只好選擇了投降。

“還真有點因果循環的意思?”

楊川低聲嘟囔著,觀察李廣與休屠王之間的廝殺,腦漿子迅速運轉,瘋狂計算、推演和判斷……

最終,他得到一個十分明確的結論——

在防守戰方面,李廣遠勝李陵,可是,李陵雖然統領的是五千步卒,卻能依靠地形優勢與敵周旋十八個日夜,已然深諳‘游擊戰’的基本戰法。

所以,在這個層面而言,李廣遠不如李陵也。

“七八千人的一支大軍,長途奔襲時,竟然沒有派出斥候、遊騎和哨探,怪不得成了大漢麋鹿侯!”

都市言情推薦閱讀 More+